笔趣阁 - 言情小说 -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574

分卷阅读574

    脸上更是堆满了笑:“那民妇就唤您老寿星。”

“老寿星也?”

“不不不,公主殿下,老寿星可不能省喽,就让民妇这么叫吧,能自在些。”

马老太心想:

殿下都省了,老寿星仨字再省略,那我叫你啥?你这不是给我出难题吗?我该白想一道了。

而且,您说“咱”为表示亲近也就可以了,结果你整句“老姊妹”,吓的我心口砰砰跳。

咋的,你是我姐,我是你妹,我老子和哥哥侄子也是皇上啊?你敢叫,我也不敢应啊。

“听婉儿回头说过,你们那合伙的点心铺子,之前正经不错。”

就在马老太犯愁与公主怎么没话找话时,长公主忽然说道。

人家先起了话头。

又问:“听说你那时候一直在铺子里张罗,我瞧着你也添了银发。”

马老太应着:是,半遮半掩,若隐若现,这白头发怎么藏也藏不住。

“家里人可放心?来回城里城外的折腾。”

马老太说:“不瞒您讲,最开头是为讨生活。现在嘛,几个儿子尚可,也劝过我,但我还想接着折腾。”

“噢?”长公主说话的时候,还指了指马老太面前的点心,让边吃边说,一副咱随便唠的模样,一点架子也没有。

马老太没吃,认认真真地说出心里话道:“民妇记得最开头,刚开始倒动点心那阵,我小孙女为给我鼓劲就说过……”

小孙女,重点词,长公主和秦嬷嬷心里都是一动,没想到这么顺利。

马老太的声音回荡在花厅里:

“民妇的小孙女就说,奶,你这个岁数要理财,要在能动的时候,多攒些银钱。

不然一旦得了什么病症,没了钱岂不是很可悲,到时要向儿子儿媳伸手。

咱要是自己有,那腰杆能一样嘛。

民妇过后就琢磨她那话。

以前民妇也常嘴上念叨,不给儿女当累赘,可用什么方式能不当呢,挣钱,自个理财。

将来即使躺在炕上不能动,儿子儿媳最多出个力,民妇自个就能掏出治病银,最好还让儿媳妇不白照顾俺,她们照顾的也顺心顺意,呵呵。”

所以,马老太告诉长公主,她来回城里村里折腾点心那阵,有奔头,用孙女的话就是,在挣养老金。

秦嬷嬷笑着微弯腰给马老太换热茶。

长公主闻言疑惑:“民间,儿子们的银钱,不是该由你这个当家的长辈管吗?”

“民妇家里眼下不那样,他们自个挣的自个管,民妇和小孙女鼓动点心和旁的存项,他们也不准问。”

为了不混淆长公主对大众的认知,马老太有补充道:

“不过,别人家应该还是合在一起,其实民妇家里从前也是如此。

那时也是没办法,一年两年进项加在一起,放手心里一小捏碎银,那还分什么呀,攥成团,日子才能撑下去。

遇事,也不分是哪个儿挣得的,就向外掏。

眼下,呵呵,老寿星,民妇家里有点余银了,民妇的几个儿子也尚可。

有仔细算过,经公管账,花销并没有省下,该买的依旧要买,还得总寻俺要,按就不耐烦管了。

而且那几个儿媳,也都是过日子的好手,各家过各家的日子,民妇放心,也就没得替他们管账cao闲心。”

心态平和,不卑不亢,目光清明,这就是长公主和秦嬷嬷对马老太的初识第一印象。

这才是第一个话题啊。

秦嬷嬷觉得她可以出去嘱咐准备午膳和晚膳了,她有预感,长公主能和马老太聊到晚上。

第六百章我在国公府睡过觉(两章合一)

宋福生微皱眉进屋。

钱佩英问他怎么啦?谁又找来啦?可不行再喝酒去。

“倒不是寻我的,是刚才国公府来人告诉,老太太被留在那了,让放心,说是要留下吃完晚饭才会送回来。”

钱佩英将柴火塞进灶坑里,急忙站起身:“怎么去了那里?不是去见陆三。”

“陆三临时有事,国公府的老夫人,估么是寻思老太太那么大岁数了,别让白跑一趟,正好都是年纪大的人,能说说话,就给叫去啦。”

夫妻俩边说话,边进了屋。

进屋后,宋福生坐在炕沿上,有些心不安。

“老太太到了那种地方,能不能胡说八道?别失了分寸。”

钱佩英是用围裙擦着手纠结:

“她奶一天天大嗓门,啥也没见识过,可别看啥都直眼。

那种大宅子里的奴仆,听说都是见人下菜碟的人精。

她奶脾气还不好,可别和奴仆之类的拌了嘴,出了啥岔头,那就丢了人。”

电视剧都是那么演的,有些奴仆不是个好东西,比主子们还爱瞧不起人。

宋茯苓终于停下笔:什么乱七八糟的。

“你俩轻点埋汰我奶。

我奶没有那么弱。

她有一颗向上向美的心。

人家我奶也是能欣赏美好事物,懂得藏拙的。

只要国公府,别将金子堆满屋领我奶参观,她就看不直眼。”

马老太不知道背后给几个儿子儿媳们吓的不轻。

大伙听说她去国公府做客,还埋汰她拿不出手。

要是此时能知晓,她定会说:难怪你们这些人在俺心里只是“路人”,俺很疼小孙女也是有原因的。

……

伸出手,指引美景时,长公主露出金玉戒指、腕香珠。

她一身布衣,身上也只简单佩戴这几样,就已经是很低调了。

并且,从出了花厅后,领着马老太逛园子,长公主就让马老太和她并肩走,说话也用“咱们”。

咱们这样的老年人,咱们这样已经当了祖母的人。

用称呼,来填平她和马老太身份之间的千沟万壑。

而马老太也表现的笑谈自若,只略比长公主走的慢小半步。

身后跟着随行的两顶轿子和一队丫鬟,这么多人看着她,她也没觉得有什么不自在。

马老太心里一直有种底气。

那是小孙女在生活中,无处不在不停暗示的给予。

或许,也是她自己心底本身就向往生长的东西。

那就是:

公主,国公夫人,您的安乐富贵、锦衣玉食是经历。

我的粗茶淡饭,如何种地,如何在困难期,寡母当顶梁柱带儿女节俭过日子,如何卖点心走街串巷吆喝,如何带领村里农妇们给前线战士做奶砖,那些通通也是我的经历。

“这国公府啊,它就是叫这名,其实就是个家。

和你们寻常百姓家一样。

只不过,我却不能像你们一样随时随地出去走走。

有些时候还没有你们自在。

就得将家盖大一些,让我也有处地方走走,景多一些,能让我少了出不去门的遗憾。”

长公主示意马老太看那假山上的小瀑布。

马老太嘴上说着:“美啊,听那流水声都觉春天来啦,”心里却:这些石头能盖多少石头房。

看见那河水,老大个池子了,像望不到尽头,那上面还停着一座石舫,马老太站在桥上:这得能养多少鸭子大鹅。养鱼也行啊,养鱼。

长公主就笑着指向桥边:

“走,咱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