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78
时,云姑姑绕过屏风从里面抱出来一个刚睡醒的小家伙,正是一岁的八公主玉心。她和君临俩人又稍微陪着八公主玩了会儿,才出了坤宁宫。别看皇后已有三十八岁,为轩忠帝生育了两位皇子,四位公主。但岁月并没有在她脸上留下痕迹,她容色愈发美丽,气韵愈发迷人,就算是这后宫里所有妃嫔加起来,也不及她一人的姿色。想当初莫玖刚见着这位皇后时,都对她的容色气韵暗暗称赞,这么美的人,怪不得儿子女儿都那么漂亮。君临自出生开始,生活的环境就是父母恩爱,兄妹和熙的家庭环境,即使后宫里女人再多,朝堂上有多错综复杂,他也没受一分影响,所以长到如今的君临,没有长歪是其一,最重要的是,他很羡慕他父母的感情。就算是经常遗忘莫玖的存在,但凡想起来的时候,也知道她是个色艺双绝,酷爱读书的女子,道理说的一条一条的,没有一丝半点的不好之处,这样的女子,不是典型的贤内助是什么?将来母仪天下,也非她莫属!两人在坤宁宫前告了别,君临去了宣政殿,她则回东宫。莫玖在返回东宫的时候,是从御花园穿过去的,这时候正是春日,御花园里的花都开了,正是赏花的好日子。“三公主,你我交情也不浅,这事您可一定要帮我一把。”娇弱轻细的声音入了耳里,莫玖下意识的就是一个哆嗦,妈呀这声音真特么的恶心人!“主子,前头那是三公主和周家姑娘周晓芊。”蜻蜓在她一旁低声说到,“主子,我们是绕路还是……”莫玖做了个噤声的动作,示意她们接着听。“周姑娘,你和本宫很熟吗?”三公主声音冷厉,“只不过是一场百花宴的交情,你也有胆子和本宫攀交情。”声音是满满的讽刺。周晓芊脸一白,扯唇道:“公主这话真是的……”她顿了一下,“那我便直说了,我一直在这里等着三公主,只是为了求公主一件事情,我想进东宫,还望公主帮我一下。”三公主眼眸一转,盯着她瞧,“想进东宫?”“也不怕告诉公主,太子妃看着我的眼神就不善,我觉得我进东宫无望了,所以只能能来公主帮忙。您是太子嫡姐,由您来说的话,机会说不准会大一些。”三公主妩媚的桃花眼微微一转,打量一下周晓芊,笑说:“先不说你姑母在这后宫里只是一个无宠的三品贵嫔,单说你的身世,你也不是什么名门大户,你爹的职位也非常低,你之所以有幸参于到太子选妃中,无非就是因为你品行不错,你姑母是这后宫里的一员罢了。”她低低一笑,“抛开这些不谈,你说说你有什么难耐让本宫帮你?”周晓芊被她这话说的脸上一阵青白之色,又听闻三公主接着言道:“认清你自己的身份,别给了你染料,你就敢开染坊!”莫玖在心里默默称赞了三公主一句,后面就有一道清冽的男声响起,“敢问前头可是太子妃?”莫玖一怔,扶着一片花叶的手一抖,那叶子就抖了开来,蜻蜓和婷月已经转身福身行礼了,“奴婢见过三驸马。”原来是三公主的驸马,莫玖面色平和,“正是本宫。”三驸马眼睛往里面一瞧,就笑道:“方才和玉泽路过此处,不巧遇到周姑娘,这周姑娘说有事情找玉泽相谈,臣便先离开了,不想在这里遇到了太子妃。”这话一落,就听一阵佩环琳琅之声,三公主已经往这边来了,“弟妹。”她声音清和,是和方才对周晓芊完全不同的语调。三驸马迎了上去,眼睛瞄了一眼还站在原地不动的周晓芊,握住三公主的手,低声询问:“怎么回事?可都说完了。”三公主娇嗔着看了驸马一眼,对着莫玖温然一笑,说:“弟妹,那妄想着进东宫的人,jiejie已经帮你打发了。”她声音故意说的很大,给周晓芊难堪,“这一大早的在御花园拦住我,耽误了我给母后请安的时间,就为了那点痴心妄想的破事。”莫玖闻言就笑道:“那我得好好谢谢jiejie了,不知jiejie姐夫何时有空,到东宫一坐。”三公主笑道:“等向母后请过安,我们就过去一趟。”几个人简单的说了几句话,莫玖就和他们告别了,再看向那处的时候,已经没了周晓芊的身影了。莫玖心里不禁冷笑,领着一众宫人返回了东宫。回到东宫后不久,三公主和驸马两人便来了,莫玖自是好一番招待。三公主之前也没有和莫玖好好说过话,这回才算是好好的和她聊了一番。觉得她这人甚是活泼,和以前那文静的模样有些不一样,但是这也让三公主愈发喜欢她。两人坐了一会儿,便起身告退了。到了午膳的时候,君临就回来了,这回他总算是没有忘了莫玖的存在,却是带了一脸郁色回来的。“怎么了。”她迎上去。君临摇摇头,后面田六抱着一摞奏折走了进来,莫玖看着那奏折,蹙眉问:“这奏折是什么回事?”“父皇说,让我批了它们。”君临声音沉闷,听得出十分郁闷。莫玖更是惊讶,“为什么父皇让你批。”君临神色又沉了几分,却是没说,而是朝她招手道:“先吃饭吧。”君临都开话了,没有莫玖不听的份,她本来还想向他提提周晓芊的事情,现下里也开不了口。饭后,两人相坐无言,君临是一脸沉色,莫玖是不知道说什么。也不知道坐了多久,君临起身拿了两个折子过来,递给莫玖,“先看看。”莫玖一怔,看了那折子一眼,摇头,“臣妾不敢。”君临温声说:“没事,看罢。”如此之下,莫玖只得接过来了。上面说的是修秦州魁河河堤的事情,秦州地势偏低,却流经荣朝第一河魁河,每逢夏天暴雨,秦州就得遭殃。于是,就有人提议重修河堤,这是好事,皇帝没什么不同意的。但是却在该派谁去的问题上起了争执,这两份折子的提交者都推荐了一个自己心里的人选,就因为这两大臣意见不合,足足吵了一个时辰都不消停,各个说的都有道理,谁都不退让。吵着吵着,整个宣政殿里的人都分成了两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