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- 言情小说 - 江南第一媳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371

分卷阅读371

    她和皇上放在眼里。

靖康帝插嘴道:“听说!听谁说的?听孟清泉说的!”

吴贵人纳闷:皇上怎么知道的?她呐呐不敢答,不知这一答是福是祸,又冷又怕,身子瑟瑟发抖。

陈皇后道:“不论听谁说的,这话你也信?”

科举考试,要经过几道关口,若是女子,如何蒙混过关?再说这个梁心铭会试时被扒了衣裳的事,她在深宫也听说过,说他是女扮男装万万不可能。

靖康帝的怒气压抑到了极致,问:“你什么时候跟孟清泉这么亲近了?还听她的话,受她的指使?”

吴贵人不用回答,只听见这一问就崩溃了。

靖康帝的语气和眼神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,还有害怕——不仅害怕失去宠爱,还害怕被定罪,害怕连累了父亲和家族。各种感受齐聚,又因为在冰冷的地面跪了半天,再承受不住,她眼前一黑,身子软软的歪倒。

陈皇后果断道:“叫御医来!”

这情形她见过多了,装晕!

靖康帝也以为吴慈是装晕。

于是,帝后都端坐着,任由宫女将吴贵人扶起来,靠在椅子上,等候御医来诊治,不肯结束审问。

御医来了,略诊了一回脉,就起身道:“恭喜皇上,吴贵人有喜了,有一个多月了。”

陈皇后怔住了。

靖康帝也怔住。

吴贵人被送回里间炕上,宫女们都忙碌起来,有的准备热水给她泡脚,有的拿来汤婆子给她暖胃,还有的预备膳食、煎保胎药……看着进进出出的人,她如劫后余生。

这个孩子,来的真及时!

这个孩子,成了她的希望。

靖康帝坐在炕边,神色复杂地看着吴贵人。

他有不少嫔妃,成亲也早,子嗣却不是很旺,只有两个皇子一个公主。小公主就是董贵妃生的。董贵妃能被封为贵妃,一是因为他喜欢她的江南婉柔气质,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生下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公主。两个皇子身子都很孱弱,一个是陈皇后所出,另一个是德妃所出。皇帝虽心疼儿子,却从未将他们当做继承人培养的念头,因为实在不像有寿的,只盼着他们能平安长大,他就心满意足了。

现在吴贵人怀孕了,他的欣喜是毋庸置疑的,只是这大好的喜事,却出在这个当口,让他觉得扫兴不已。不论审讯结果如何,吴贵人的心机是不用说了,跟“贞静、恬淡”实在相差甚远,让皇上觉得陌生的很,十分的失望。

吴贵人也后悔莫及,早知有了身孕,她急什么!

第327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

她便含泪道:“皇上,是臣妾糊涂。臣妾酷爱书法,孟姑娘才学过人,因此向她请教过几次,获益匪浅。臣妾觉得她不像王家说的那么不堪,很怜悯她,才相信她……”

在她口中,她是被蒙蔽的,或者说是被孟清泉骗了。

靖康帝道:“这件事先不要说了,你且安心养胎。”

吴贵人急道:“皇上……”

靖康帝用力握了下她的手,微笑道:“没事了。”不论如何,看在她肚里皇嗣的份上,他也会给她一次机会。

这微笑鼓励了吴贵人,知道逃过这一劫了。可是她还不满意,总觉得皇上看她的眼神不如以往深情,少了些什么似得。她想要回到从前,回到刚和他相遇的时候。那时候,他还没表明他皇帝的身份,她也没说自己是尚书之女,他们就像普通男女一样,畅想未来,何等的幸福快乐。

“来日方长。”她想,只要生下皇子,还怕不能翻身,报今日的仇?宫中真是步步杀机,这次是她大意了。

靖康帝看着她吃了药,睡下了,才出了永福宫。

审讯结果已经出来了:吴贵人想借孟清泉的手除了梁心铭,却不知道孟清泉冒认赵世子恩人的事已暴露,自身也岌岌可危,反告诉她梁心铭是女子,想利用她。

靖康帝心情可想而知。

正在这时,宋微等求见。

御书房,靖康帝漠然地扫视左右相、宋微、王谏、崔渊等人,先听宋微回禀审讯结果。

然后,王谏激动道:“皇上,且不说梁心铭是科举入仕,一路考上来,一路验身,若是女扮男装早被人发现了。再者,她若真是林馨儿,微臣虽没见过,但微臣的母亲、夫人还有儿子都是和她朝夕相处的人,他们也都和梁心铭常见的,难道认不出来?若是认出来,又怎会替她隐瞒、任凭她胡闹!孟远翔血口喷人,诬陷微臣,其心可诛!”

靖康帝微微颔首,神情不辨喜怒。

左端阳也道:“这事很怪,无根无据,孟远翔为何要诬陷梁心铭和王大人?”言下之意“无风不起浪”,想弄清楚其中原因,自然就要往下查喽。

王谏严正道:“因为他心虚!说明当年就是他夫人和女儿杀了林馨儿。梁心铭被刺,按常理微臣第一个就该怀疑左相,但左相为人刚正,没有证据,微臣不会随意诬陷。而孟远翔身为右都御史,目无王法,臣请皇上严惩!”

什么叫“第一个就该怀疑左相”?

左端阳气得头顶冒烟,暗骂:“jian诈!”又不好说什么,因为王谏可是说他“为人刚正”的。

苏熙澈暗笑,心想:“你当王谏是好欺负的?想架桥拨火、坐山观虎斗,这下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了吧!”

崔渊也弹劾孟远翔无中生有。

王谏以受害人公公的身份,状告孟家夫妻母女,要求刑部为林馨儿之死立案,和眼前梁心铭被刺案合并审理。

靖康帝沉声道:“准奏!刑部即刻查封孟家,将孟远翔和孟家母女分别关押,等王侍郎回来再行审问。当年的事,少不了他要在场,由他和大理寺、都察院同审。”

宋微躬身道:“微臣遵旨。”